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。身处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最前沿的人民法庭,如何助力基层组织治理效能提升?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目标落地落实?靖安县人民法院官庄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,以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”创建为抓手,下好社会治理“先手棋”。
对接需求,下好共治“先手棋”
官庄人民法庭为宜春市最偏远的法庭,距离县城七十多公里,群众获取司法服务十分不便。2022年以来,官庄法庭主动延伸司法职能,深入推进诉源治理,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为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。在深入开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实践探索中,推进“无讼村居”创建,通过采取建立工作机制、搭建诉调对接平台、设立法官工作室等具体措施,并依靠基层人民调解组织,形成“社会调解优先,法院诉讼断后”的解纷机制,将琐细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、消灭在萌芽阶段,最大限度实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成讼”的效果。目前,该院已和璪都镇小水村、官庄镇官庄村、雷公尖乡绣谷社区签订《“无讼村居”共建协议书》,以“无讼”促“善治”,破解诉源治理难题。
巡回审判,以案释法“接地气”
一面国徽、一条横幅、几张桌椅、一次次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……虽然官庄人民法庭位于偏远山区,但是这里有一群80后、90后坚守在大山深处,通过一次次简易搭建的巡回法庭,打通了司法便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希望大家都守好咱自己的钱袋子……”近日,官庄法庭以巡回审判的形式,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,法庭庭长黄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将庭审现场搬进乡村,设在老百姓“家门口”,为现场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“课”。
2022年以来,官庄人民法庭深入进行审判方式改革,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,探索巡回审判工作新模式,把法庭延伸到社区、企业、田间地头,把群众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家门口。尤其是近年来,构建了“巡回审判+调解”“巡回审判+宣传”模式,有效化解当事人间的矛盾纠纷,达到了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的普法目的,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欢迎。
普法宣传,架起群众“连心桥”
“法官把法律送到我们身边,我们很欢迎,也很期盼,通过观看巡回审判、进行法律咨询,我们更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,一些困扰在心头的问题也更明朗咧。”近日,在官庄人民法庭“送法下乡”活动现场,一位乡亲由衷说道。为进一步引导辖区内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促进辖区的稳定和谐。官庄法庭利用农村赶集日人流量密集的特点,开展普法宣传活动,将司法服务送到百姓身边。2022年以来,官庄法庭在官庄镇街道及石境村、中源乡游客中心、璪都集镇等辖区先后开展了六场法律宣传活动,开设法律明白人讲堂四次,入校园普法讲课两次。另外,人民法庭还结合案例,向小水村、官庄村干部及村民开展入户宣传20余次,法治讲座5次,派发民法典读本100余本,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余份,接受群众法律咨询300多人次,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