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法庭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,是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基层社会治理、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平台,处于服务群众、解决纠纷第一线与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。近年来,靖安法院雷公尖法庭围绕“三个服务”总体目标,践行“公正、廉洁、为民”的法庭庭训,打通了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。
创新“四到”调解法,孕育新时代的“枫桥经验”
在探索矛盾纠纷化解的过程中,雷公尖法庭总结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-“四到”调解法。一是“腿到”优服务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村院开展调解;二是“耳到”暖人心,通过乡村干部等渠道了解当事人的情况,寻去调解突破口;三是“心到”展热情,坚持将心比心、换位思考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距离,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热心、决心;四是“嘴到”解心结,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限制,灵活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,与当事人沟通、调解。法庭采取“四到”调解法以来,案件调撤率达到70%以上,今年被评为“全省优秀法庭。
“法官,因为疫情影响,我在外地无法赶来,开庭怎么办?”不久前,雷公尖法庭接到当事人打来的咨询电话。原告系一家河南建筑建材企业,前几年为本地一家建筑企业供应钢材,但该建筑企业一直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四万余元的货款。为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,法庭组织双方在线上先行开展调解工作。一开始,双方就货款金额争议较大,经法庭从事实、法律角度帮双方分清厉害、理清因果,最终就货款金额及支付方式达成一致,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签订了调解协议。数字化的便利,让远在河南的企业免去奔波之苦,让双方距离千里化解矛盾纠纷,提高了效率,减轻了当事人诉累。
加强未成年人保护,推动创建文明家庭
“感谢法官为孩子着想,虽然我与孩子他爸闹离婚,没想到法院出具了《家庭教育令》,帮助我解决了最担心的孩子抚养教育问题”,雷公尖法庭内,一名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感慨到。过去,离婚案件当事人因感情不和,往往忽视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。国家出台的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明确了家庭教育责任主体,将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的传统理念,上升到法律层面。今年以来,雷公尖法庭在家事审判过程中,通过向当事人出具《家庭教育令》,案后回访调查等方式,督促家长履行法定义务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总书记强调,我们要坚持“以百姓心为心”,倾听人民心声。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,雷公尖人民法庭充分发挥派出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,让司法服务基层群众更多一分,让基层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,谱写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