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图片新闻
【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】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   擦亮司法为民底色
作者:陶端远  发布时间:2022-06-16 10:51:25 打印 字号: | |

“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”近年来,靖安法院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多措并举,采取高效务实司法举措,扎实做好司法为民文章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2021年,该院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七。

使出“绣花功夫”,提升办案质效,增强群众获得感。

2021年,一位九旬耄耋老人的亲属来到法院,受托为老人办理立案事宜。原来,老人的八个子女因赡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,均对老人不管不问,老人无奈只能诉至法院。

案件承办法官在签收案件后,当即与老人子女电话联系了解案件情况。有的女儿说按照农村习俗,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义务;有的儿子说,当年分家老人偏袒了其他兄弟,少分了家产;还有的子女说,出钱可以,但是工作原因人在外地,无法和老人一起居住。

为了尽快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,法官当即与愿意同老人居住的某儿子沟通,劝说其先把老人接过去生活,待该案了结后再按裁判结果妥善安置老人,老人的“燃眉之急”暂时解决了。为了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,让老人安享晚年,法官随后来到老人家里、村委会、镇政府等地调查取证,并请村干部和乡镇干部参与案件调解,希望能尽快化解该纠纷。此外,法官还前往县民政局、敬老院等地咨询老人是否可以入住敬老院、费用如何。

最后,在多次调解无果的情况下,法官综合考虑老人意愿、子女情况等依法作出判决,该案至此了结,老人生活得到保障。

   上述案件只是靖安法院法官日常办案的一个缩影。为努力实现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目标,靖安法院坚持“司法为民、公正司法”宗旨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精雕细琢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。对外地当事人的跨域立案、为行动不便当事人的上门调解、疫情期间的“云”庭审、奔赴千里之外的调查取证、每月召开的疑难案件研讨会......该院致力将每一个案件办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铁案。今年以来,该院调撤率为71%,服判息诉率为95.4%,审执业务工作获得群众一致好评。

        下好“先手棋”,源头预防纠纷,增强群众幸福感。

   2022年1月,靖安法院首份“诉前调书”出炉。

2022年4月,该院官庄法庭与璪都镇小水村委会举行“无诉村居”共建签约仪式,进一步探索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

2022年6月,该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先后入学校、景区、社区开展6.5环境日系列普法宣传活动,进一步提高群众环保意识。

“上医治未病。”靖安法院加快推进建设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,从无诉村居创建、日常普法宣传、组建诉前调解团队、邀请调解员参与调解等小切口入手,进一步织密司法“触角网”,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,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,将干戈化于诉外。今年以来,该院诉前调解案件390件;开展各类型普法宣传33次;巡回审判8次。

         打好“主动仗”,服务中心大局,增强群众安全感。

“领导,我周一到周五上班,周六周日可以做志愿者。”2022年3月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,法院干警主动报名志愿者,助力抗疫。

  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。”近年来,靖安法院在人员编制较少的情况下,自觉履职担当,积极贡献司法力量做好各项中心工作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,18名法官深入企业一线,为190家企业开展法治“诊疗”,架起法企沟通“连心桥”;创文创卫中,干警带着扫把、簸箕等工具,清扫垃圾,指导车辆有序停放,守护县城“高颜值”;疫情防控中,干警投身抗疫一线,量体温、查看行程码、为群众做核酸,化身最美“逆行者”;乡村振兴中,退休老党员驻扎村组,与群众同吃同住,铲积雪、下农田,带领农民增收致富。

 

 

 

责任编辑:靖法研